位置:首页>楚楚动人 武王墩墓

楚楚动人 武王墩墓

本文转自:合肥晚报

这两天,我热切关注一则安徽考古重要发现——“迄今最大!安徽考古重要发现!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”。

4月16日,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项目首次向媒体开放,发布阶段性考古发掘成果:武王墩一号墓目前已进入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阶段,已提取漆木器、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。考古发现,一号墓规模巨大、结构复杂、内涵丰富,具有布局清晰的陵园,是楚国最高等级的陵墓。

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,北依舜耕山,向南则为开阔的平地,西侧为南北向的瓦埠湖,瓦埠湖北端西侧为楚都寿春城之所在。1981年9月,武王墩墓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19年11月,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,2020年,列入“考古中国”课题重点项目。

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武王墩墓,“楚楚动人”。《诗经·曹风·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没有经过详细考证,我直观感觉“楚楚”之谓可爱,来自于文化底蕴,类似“郁郁乎文哉”。相比边陲鄙俗的秦国,楚国是文化大国。而其形象代言人就是屈原,峨冠博带,行吟泽畔,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。

从小我就注意到我们合肥人生活在“郢”中。在其他地方,村庄多以“村”、“庄”、“屯”、“圩”来命名,但在合肥,郑大郢、张小郢、邵大郢、贾大郢……不同大小的村庄都以“郢”字来命名,几十户的村庄称之为“小郢”,上百户的村庄则被称为“大郢”。以“郢”命名的地名仿佛随处可见,即使在城市拆迁和改建之后,行不更名坐不改姓,依旧是“京畿之地”。

2016年,如同在人生心愿清单上划去了一个小目标,颇感快慰,我在本报《最合肥》专刊上发一篇稿子,“楚国护照——有关合肥地名的浪漫考古”。我说合肥人其实都怀揣一本隐形的楚国护照,我们生活在蕴藉深厚的楚国大地上。

去年记者节,报社组织活动去寿县,作为楚国“遗民”,第一次“进京”,心中自有一份虔敬与缅怀。来回一天,行程紧凑,主要两个景点:一是古城墙,二是楚文化博物馆新馆。

明清以来,寿县古城墙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,不断整修,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,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。东城门,不同朝代的墙砖层层累叠,如古树年轮记载岁月的积淀。拾阶而上,徜徉在古城墙上,极目四望,能不发思古之幽情!依稀看到春申、屈原、项燕这些人物的背影,又目睹前秦大军草木皆兵,风声鹤唳。我和同事们开着玩笑,“当年这里可是北上广一线大都市!”

公元前241年,楚考烈王把楚国国都从陈城(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)迁往寿春。“七都六迁”尘埃落定,完成最后一次迁都。新都寿春见证了800余年楚国最后18年的朝晖夕阴,曾经的波澜壮阔,终化作一朵浪花汇入了更宏大的历史潮流,唯有城墙之上的蓝天白云,拂面清风亘古不变,想到这里,不觉黯然心动。

在寿县楚文化博物馆新馆,穿越千年的时光尘雾,再次直观感受到了楚文化摄人心魄的悠久辉煌。宽敞明亮、设施先进的展览空间显然在期待更丰富的出土文物以飨观众。

期待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带来“楚楚动人”的更多惊喜,期待安徽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楚大鼎迎来新的伙伴和挑战者。

凌琪

发布于:北京